close
  • 2011-03-07
  • 工商時報
  • 【張庭庭】

     近10年來在業界與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不僅人人擁有手機,不會上網的企業也不多了。但就在多數企業對於網路運用仍然一知半解之際,網路經濟又興起排雲奔電的大變革。

     2009年以來的網路革命大抵可用兩個名詞來概括,一為雲端化,二為網絡化。如果不弄清楚這兩者的來龍去脈,即使已經會上網、有網站,還是可能淪為新網路時代的山頂洞人。

 

     雲端化 拋開硬體束縛

     對IT產業來說,雲端運算意味著版圖重劃的大好商機;而對於一般企業來說,既是新商機也是新轉機。企業不再需要豢養昂貴的IT硬體設備,如用來儲存與運算資料的伺服器,甚至不需要功能很強的電腦,因為所有的軟體與資料都在網路上,需要時再上網察看、使用或存取。看似遠在天邊,實則近在眼前,而且不受時間、地點與使用人數的限制。這意味著企業可以省下更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藉由輕易與更多人進行「分享」的模式,開發出前所未有的商業模式或新的行銷溝通機制。

     企業網站建置維護可說是雲端化的先河。最早期企業架網站還得自備伺服器,軟硬體投資動輒上百萬,後來虛擬主機蔚為主流,架站的成本與技術門檻也大幅降低。但除了網站經營,企業其實還有許多雲端應用空間。

 

     新模式 翻轉企業策略

Gmail即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2009年我的公司電子郵件改用Gmail,對習慣Outlook介面的人來說,這真是個痛苦的過程。但我立刻體會到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上網收發信件與查詢更改行事曆的便利,尤其手機換成HTC後,不需要任何連接線,原本要靠電腦完成的事項,現在一指搞定,而且我的電腦本尊與手機分身合作無間,幾乎瞬間同步、天衣無縫。喔不!其實再也沒有本尊,除了手機,任何一部可以上網的電腦只要輸入Gmail帳號,就是我的專屬行動辦公室。甚至公司的重要專案也運用Gmail附屬的協作平台,讓內部與外部團隊成員,隨時隨地瞭解進度並存取相關資料。

     當然雲端的運用不僅止於此。我認為雲端化對企業的價值,主要如下:

     一、降低成本:可以省下硬體設備採購維護、MIS人力、防毒防駭等成本。

     二、提高效率: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隨時查詢存取或進行統計運算,可以省下不少時間與人力,也相對提高服務品質。

       三、協同分享:不管是同一辦公室的內部員工、跨區域的內部團隊、或外部協力團隊,都可以在各自方便的時間地點,依照權限於同一平台上分工合作,這種協同作業模式不但有助於流程順暢,也是建立知識管理與強化工作溝通的管道。資訊甚至於還可以與客戶分享,客戶一方面是資訊的使用者,一方面也可能是資訊的提供者,平台就變成超級洞庭湖,既有四方江流涓滴來匯,大湖也滋養灌溉四方。

 

     如此一來,企業定義自己產品或服務的方式大幅改變了,甚至翻轉整體策略。不過企業的品牌承諾與價值才是成功關鍵。同樣一朵筋斗雲,有人借步一翻就是千里,有人還在五里霧中打轉。

 

     網路化平台 才是王道

     過去,網路對企業來說,是作為通路或是媒體的功能居多,但在新興網路工具與雲端應用的推波助瀾下,網路根本就演變成企業營運大本營,只是隨著任務屬性不同,企業將擁有好幾個不同的網路平台,彼此以不同形式串聯架接。

 網路可以幫企業效勞的功能愈來愈多,諸如品牌溝通、線上交易、社群經營、客戶關係、經營管理等等,但可能不是一個單一網站就能搞定的。我接觸過許多中小企業架設了一個網站後,便期待這個網站帶來更多客戶與更多訂單,順便幫企業品牌揚名天下,不過最後往往事與願違,卻不知問題出 在哪裡?他們有的找人寫程式架網站,所有功能量身訂作,卻發現網站像個孤島,乏人問津,而且一段時間後,會員管理與促銷機制等功能早已落伍,功能得不斷更新維護,真不知要伊於胡底。

 

     InterNetworking 正夯

     有的到知名網路商城開店,以為站上巨人肩膀,不費吹灰即可借力使力。結果發現商城入口的流量不等於自己網店的流量,而且網站格式與功能受到諸多限制,有的甚至連基本美感都談不上。

     因此,問題不再是網站到底該架在哪裡?而是該如何建構一個網路上的「夢幻組合」?我把它稱之為「速動網絡」InterNetworking,也就是Internet+Networking,白話中文就是:在網路上隨時隨地進行人脈、行銷與資源串連。

     也許是以一個發布文章與互動交流為主的知識型平台作為品牌溝通的企業官網,搭配金流物流與會員機制完整的低價網路商城進行線上購物。前者用來與消費者交心並傳遞商品與服務的價值,注重版面內容與設計美感;後者可視之為虛擬貨架加結帳櫃臺,方便顧客下單付款。

     而為了吸引更多潛在顧客,也許搭配FaceBook、地圖日記或YouTube等社群平台。又或者進駐一個流量較多、較為講究版面質感的網路商城開站,以此為品牌主要基地,再搭配免費部落格與入口網站資源強化與消費者的互動。

     對於愈來愈多想要進軍大陸市場的企業,除了臺灣網站更要考量網路上的中國布局。是加入B2C平台,還是走B2B策略?要不要經營中國的社群網站?等等。以上指的是商品銷售型的企業,如果是以提供服務為主的企業,更要思考如何讓全部或部分服務流程直接在網路上進行,並與內部管控機制及決策智慧連成一氣,創造企業新價值。甚至於原本以商品銷售為主的企業,有可能因善用雲端化的網路思維,變成服務導向,就此改變產業遊戲規則。

     隨著各種網路工具推陳出新,InterNetworking夢幻組合也跟著千變萬化。但企業各自因規模、資源、人力、市場需求與E化程度的落差,組合也各有不同。工具花樣多不見得最有利,符合企業發展策略且不同平台間有效串連整合才是王道。

     網路新疆界的版圖愈來愈寬廣,一場新篷車西征記才剛要上演。企業無分大小,上馬奔馳、插旗圈地,此其時矣!

     (本文作者為甦活創意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來源網站: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2050902/122011030700241.html


網站上的服務工具越來越多,但選擇與好的工具將帶給網站更多客戶與訂單!!
http://www.lyma-tech.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萊碼創意科技 的頭像
    萊碼創意科技

    網路行銷資訊報

    萊碼創意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